《巫师与猎巫:一部全球史》

作者:[ 德] 沃尔夫冈·贝林格(Wolfgang Behringer)
出版社: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书名:巫师与猎巫:一部全球史
原作名:Witches and Witch-Hunts: A Global History
译者:何美兰
出版年份:2018
页数:392
定价:68
装帧:平装
ISBN:9787301249444
德国历史学家沃尔夫冈· 贝林格(Wolfgang Behringer,1956—)的扛鼎之作《巫师与猎巫:一部全球史》(Witches and Witch-Hunts: A Global History)英译本于2004 年在英国政体出版社(Polity Press)出版,至今已经印刷多次。该书的中文译本由北京大学出版社于2018 年3 月出版,一经出版即获得广泛关注。作为巫术现象研究中的崭新之作,该书将近400 页,其中仅书后所列参考文献的篇幅即占全书的十分之一。在这部著作中,贝林格试图在全球史的视角下展现世界各地巫术的盛殇演变过程,并对相关巫术现象进行全面详实的研究。因此,该书必将成为巫术研究以及近代史研究等相关领域的重要书籍。
沃尔夫冈·贝林格1956 年7 月17 日生于德国慕尼黑(Munich),1999 年至2003 年在英国约克大学教授现代史,2003 年以后成为德国萨尔大学历史系教授。贝林格的研究领域为近代史,主要著作有《气候文化史》《奥本多夫的萨满》和《巫师与猎巫:一部全球史》等。贝林格对自然气候变化的历史有非常深入的研究。在其代表作《气候文化史》中,贝林格重点关注地球气候变化所带来的文化反应,并且强调即使是极其微小的气候变化都将会产生重大的社会、政治和宗教动荡。在《巫师与猎巫:一部全球史》一书中,贝林格亦多次将其对自然气候的研究与巫术的研究结合起来,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贝林格是近代早期巫术研究领域的翘楚,其著作《巫师与猎巫:一部全球史》是有关全球巫术历史的通览之作。贝林格在全球史的视野下把巫术视为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利用最新的历史学和人类学研究成果,重新审视世界各地的巫术历史。贝林格从物质条件、宗教因素、政治力量竞争等各方面阐释“巫师”与“猎巫”这些历史现象的根源与发展脉络,为读者深刻理解全球各地的巫术现象提供了充分的分析。贝林格在对已有巫术知识做出细致且深入描述的同时,还将研究的眼光投向欧洲以外的世界其他地区,如非洲、美洲、东南亚和大洋洲等。阅读完此书,读者不难发现在欧洲以及非欧洲的世界其他诸多地区,巫术始终是人们生活中难以回避的主题,而且不同地区的巫术现象竟然具有许多共同之处。
在该书的“导言”部分,贝林格简单介绍了全球范围内的巫术起源、发展脉络及相互联系等内容,并且分析了选择巫术作为本书主题的原因。第二章论述了欧洲及欧洲以外其他地区(如非洲、大洋洲、东南亚和美洲等)的巫术信仰,并且描述了巫术信仰和宗教信仰之间的互动情况。第三章论述了古代和中世纪全球范围内的巫师迫害现象,并且对猎巫模式进行以下分类:巫师审讯、恐慌审讯、规模猎巫、重大迫害以及大规模猎巫运动等。第四章则以时间维度为出发点,详细论述了1400 年至1700 年之间发生在欧洲的众多猎巫现象。同时,作者还分析了发生在欧洲诸国所属殖民地上的猎巫现象,如新法兰西殖民地(加拿大)、西属美洲殖民地、英属北美洲殖民地等,并且对欧洲与各殖民地的猎巫运动进行了对比。第五章论述了近代早期欧洲禁止巫术迫害的过程,重点分析了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在该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第六章论述了19 世纪和20 世纪全球范围内的猎巫运动,并且简要分析了造成猎巫现象的诸多因素。第七章论述了20 世纪以来老巫师和新巫师之间的关系,着重分析了新巫师的诸多独特之处。最后一章“后记”尝试总结所有上述章节的论点,并且得出结论“无论读者喜欢与否,人们将会继续关注‘巫师’和‘猎巫’这个主题。”(p. 299)此外,书后的大事记是该书内容的主线。由此,读者可以看出,贝林格在调查过去和现在巫术现象的基础上,揭示了全球化视野下的巫术历史,证明了巫术现象不仅存在于欧洲,而且存在于世界其他地区。该书这种有关巫师与猎巫史的总体框架能够保证作品没有重大的内容遗漏。因此,从巫术知识的覆盖度来讲,本书内容相当全面。
贝林格没有追随其他历史学家的脚步,只是关注欧洲的巫术现象的历史,而是独辟蹊径,将研究视野转向世界其他众多地区,向读者展现了一部地域范围更广的全球巫术现象的历史。读者在《巫师与猎巫:一部全球史》第二章开始部分即能体会到作者的这种意图,“巫术是个争议性问题,产生误解的机会很多。贝宁在第一任总统马蒂厄·克雷库(1933 年生,1972-1991 年和1996-2006 年在任)组阁期间,发动了反对巫术的运动。”(p.13) 沃尔夫冈·贝林格在著作正文开始部分就对贝宁共和国里发生的巫术现象进行论述,有意将读者的视野跟随他的“指挥棒”转向遥远西非中南部的一个国家,这种处理方法不落窠臼却能给人以崭新感受。正像弗吉尼亚大学历史与宗教学教授埃里克·米德罗(Erik Midelort)所说:“沃尔夫冈·贝林格真正使全球巫术史变得重要起来。除了那些广为人知的西方观念,他展示了广泛得多的恶意使用邪恶魔法的巫术定义。他对于欧洲猎巫历史的描绘才华横溢,并借此对20 世纪诸如南美各国、印度、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巴布亚新几内亚等后殖民国家中反巫术的斗争做出了解释。本书标志着读者在理解巫术方面获得了实实在在的进步,明确而老练地把人类学与历史学相结合。”贝林格能够将世界各地的巫术历史囊括在《巫师与猎巫:一部全球史》这部著作之中,可见其学术功力之深非常人可比。在强调从全球史视角下对历史现象进行分析研究这点上,贝林格的《巫师与猎巫:一部全球史》与威廉·H·麦克尼尔(William H.McNeill,1917-2016)的《西方的兴起》有异曲同工之妙。然而,读者需要清楚的是,贝林格并非单纯“静态”论述某个地区的巫术现象,而是采取“动态”比较的视角来分析世界各地区的巫师与猎巫等现象,并且得出自己的结论。正如贝林格在书中写道,“如果读者总览历史上的猎巫运动,马上可以发现,画面中的殖民地给人留下的印象要好于欧洲。并且,读者还会惊奇地发现,大陆腹地的巫师迫害远比边缘地带剧烈很多。”(p.178)由此可见,贝林格在该书创作的每一环节都能忠实于其要创作“一部全球史”的初衷。
《巫师与猎巫:一部全球史》正如贝林格的其他著作一样,依然关注地球气候变化所带来的文化反应,具体表现是将气候变化与巫术现象紧密联系起来。他在书中写到:“然而,在欧洲各地,巫术传统上是与雷暴、雨、雹、雪或霜冻等天气变化联系在一起的。巫术罪行首先是于15 世纪20 年代出现在西部阿尔卑斯山的高地山谷地带的,那里特别容易受气候变冷的影响。”(p.106)该书中关于气候变化的段落不在少数,读者从中可以看出沃尔夫冈·贝林格尤其看重气候变化在全球史变化进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此外,该书的另一特点是详细分析了众多意识形态与巫术现象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如怀疑主义、理性主义、浪漫主义、神秘主义、新异教主义和激进女权主义等。但是,贝林格并没有让这些意识形态理论的出现减弱该书的趣味性,而是不时采用大量的图画和表格,以期能给读者带来耳目一新之感。
该书以巫术作为主题,内容涉及人类学、历史学、神学、心理学、社会学、医学和民俗研究等领域,文献资料涉及欧洲、美洲、亚洲、非洲和大洋洲等几十个不同地域,而贝林格面对数量如此庞大的史料时,却能处理得井然有序、详略得当,丝毫没有杂乱无章之感。因此,他的学术能力令人钦佩不已。该书所涉及到的众多文献资料,读者可以在书后将近50 页的文献和注释部分里找到相关具体信息。读者在为可以凭借这些文献资料做进一步阅读而感到欣喜的同时,也将再次惊叹贝林格运用丰富史料和多种视角进行历史研究和创作的能力。
一部巫术全球史背后隐藏的是人类与自身嫉妒、恐惧、偏见和非理性斗争的历史。巫术现象一直以来都是学术研究的热点和大众热衷讨论的话题,并不是为了满足民俗学研究者的好奇心,也不是人类历史中一个已经终结的篇章。读者无需任何预见,即可断定巫术信仰仍将继续吸引世界各地民众的目光。同时,有巫术信仰的存在,迫害巫术的可能性也将存在。我们可以确定的是,若要了解整个人类过往的巫术史,沃尔夫冈·贝林格的《巫师与猎巫:一部全球史》定当属于首选之列。
(陆 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