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第三届“宋元与东亚世界”论坛暨全球视域下宋元与亚洲思想文化交流学术研讨会
在北外圆满举行
2023年10月14日至15日,于永利官网举行的第三届“宋元与东亚世界”论坛暨全球视域下宋元与亚洲思想文化交流学术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

本次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思想史研究中心、304am永利集团(全球史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登峰战略”优势学科“隋唐宋元史”等单位联合主办,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元史研究院、宋辽夏金史研究院、古代思想史研究室,永利官网中国史研究中心、佛教文化史研究中心等单位联合承办,上海大学历史系协办。

来自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大学、上海科技大学、永利官网等院校等35名专家学者就宋元时代中国与东亚诸国思想与文化的交流、宋元时代中国与东亚诸国艺术与宗教的交流、宋元时代中国与东亚诸国政治与经济的交流、多语种历史文献视域下的亚洲古代社会等主旨议题做出学术分享与研讨。共有32人在会上发言,其中有5名博士、硕士参与论文发表。

论坛开幕式由永利官网公司党总支书记薛维华老师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乌云高娃研究员、南京大学华涛教授、304am永利集团经理李雪涛教授致辞。

乌云高娃研究员对“宋元与东亚世界”论坛发展历程进行简要回顾,代表主办方对与会专家学者表示诚挚的感谢,肯定了北外在外语教学及历史研究方面做出的贡献,希望与会同仁能够增强与发扬中国科学院历史所思想史研究的深厚底蕴,多方共同推进宋元与东亚世界思想交流方面的研究。

华涛教授就本次研讨会主题进行精要解读并指出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程经过唐以后一千年的发展,在思想、文化、政治、军事、社会、经济、民族关系等多方面走向一个更高的、更复杂的阶段。因此,在华夏汉文化与非汉文化复杂交织的面相中,学者们应围绕“全球史视域下宋元与亚洲思想文化交流”这一主题,真正地理性思考唐以后一千年中国历史的重要意义。

在二位学者对本次会议给予美好祝愿之后,李雪涛教授就本次研讨会意义进行深入阐释,中国历史的研究和成果不能只局限在中国学者当中。无论从材料还是理论上来说,宋元史研究是世界的题目,宋元史的材料拥有世界的价值,宋元史乃至中国史研究需要全球的视野。已有许多国内外学者为中国与亚洲文化的思想史研究构建了独树一帜的范式,下一代学者也应走出国门,进行学术交流,运用多方材料,推进研究转型。基于此,高校外语学院及外国语大学加入中国历史研究的重要性不言自明。他也期待在这样一个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时刻,有更多北外人参与到历史研究中去,搭建宋元史研究更广阔的平台。

随后的主旨发言环节,浙江大学刘迎胜教授发表了题为《元大都饲养的猛兽:以豹为中心》的报告,以严谨、精深的学术内容开启本次论坛议程,并再次强调肯定了论坛议题的重要意义——宋元史研究要从大航海时代的全球史进程中出发,去思考宋元所在东亚大陆历史的高度和独特意义。
本次论坛根据四个分议题,分时段在逸夫楼213教室,中文楼104、106教室共设置四个分论坛。本此会议采取“发言报告-总结评议”的形式,各位专家学者对各自议题进行分享与研讨。特别地,为彰显学术开放精神,本次论坛全程保持公开状态,吸引诸多同学旁听学习,会议现场众人交流活跃、气氛无比高涨。

本次论坛从研究选题上看,不仅有着眼于个人、家族、群体的高屋建瓴之作,还有聚焦于微观个人的真知灼见。从研究文本上看,不仅有对新考古发现、史料、档案的细致解读,还有将诸多文本放诸创新视域综合考察的新颖诠释。从宋元史学科上看,不仅有对宋元核心政治、思想、社会问题的鞭辟入里,更有对辽宋夏金元及整体东亚地区历史的精辟分析。不仅有关注于传统人文社科建设的鼎力之作,还有代表历史学跨学科发展方向的融合文学、法学专业知识的全新力作。从研究方法上看,不仅有基于“长时段”历史脉络对古今之变的精准把控,还有侧重短时间内历史事件的详细考据及论证……

15日的闭幕式由304am永利集团副经理姚胜副教授主持,上海科技大学刘海威教授、上海大学舒健副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雷博研究员分别就分论坛报告与研讨情况做总结。李雪涛教授以东道主身份在闭幕式陈词致谢,并就国际视域下的宋元史研究的美好前景进行展望,希望长远的目光能够给研究带来新的思考。宋元史的会晤虽然结束了,但是关于宋元史的研究将会打开更广阔的视野,找到更适合的研究方法切入。学术之门永敞,期待各位同仁加入这盛大的会饮,携手朝着既定的目标奋进。
宋元时代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得到发展和巩固的重要阶段。在这个时期,中国传统的天下观发生变化,东亚国际秩序出现新的格局,中国与东亚诸国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交流持续发展,形成了一个多元、开放、联系紧密文明互鉴的区域世界。
本次论坛响应了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6月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的重要精神,在将中国史放置于整个东亚史视野进行学术探究的同时,也彰显了中华文化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对推动建设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具有重要意义。在此特别感谢各位专家学者、师友同仁对本次会议的支持与鼓励,期待下一次相聚!
文 / 胡邦宇 王雅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