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 >> 正文

腊碧士:什么是欧亚大陆?地质史,轴心,长时段,事件

 

 

       2019 年9 月18 日下午,“全球史与中国2019”系列讲座第19 讲(总第89 讲)《什么是欧亚大陆?地质史, 轴心, 长时段, 事件(What is Eur-Asia? Histoire géologique, axiale, du longe duree, evénementelle)》在永利官网逸夫楼一层会议厅成功举行。此次讲座由德国杜塞尔多夫大学前董事长、德国国家科学院院士腊碧士(Alfons Labisch)教授主讲,由304am永利集团经理李雪涛教授主持。
       讲座一开始,腊碧士教授首先对“欧亚大陆”的概念从两个方面进行了阐释。第一,“欧亚大陆”诠释了偶然的历史事件、相关概念的方法以及合适的经验主义的发现的意义与价值,而空间和时间、希神盖亚、环境与生态;地质、地理和生物;全球性的概念(如轴心时代、大迁徙)、历史等等都不能解释“欧亚大陆”的意义。第二,目前没有一个特定的答案来回答“是否能形成一个欧亚大陆的非规范概念”。腊碧士还指出要回答“欧亚知识迁徙”中的“欧亚”一词的含义就需要考虑空间与时间、文化物质基础、文化精神基础、文化经济、社会和政治基础、以及方式方法这五个方面。
       接着,腊碧士教授从以下五个方面来介绍“欧亚大陆”的内涵。第一个是空间和时间的方面,腊碧士教授向同学们展示了阿尔弗雷德· 魏格纳(Alfred Wegener)所绘的盘古大陆(Pangea)以及斯特拉博(Strabon, 63 BCE – 23 CE)的地图,并通过史料的展示,解释欧亚大陆包括欧洲和亚洲的大陆,包括西方的不列颠群岛、东方的日本以及撒哈拉南部地区。第二个是文化物质基础方面,腊碧士教授展示了贾雷德· 戴蒙德(Jared Diamond)所认为的“人类生活的地理和生物先决条件”(Geographical and biological preconditions of human life),以及“新石器时代革命及其后果”(Neolithic  revolution and its consequences),并按时间顺序介绍了300BC、1200BC、2000BC、3000BC 以及5000BC 的时间点在世界各地发生的基础性变化。第三个是文化精神基础方面,腊碧士教授介绍了卡尔· 雅斯贝尔斯(Karl Jaspers, 1883—1969) 所著的《论历史的起源与目标》这本书,解释了雅斯贝尔斯对于“轴心时代”(Achsenzeit – Axial Age) 的理解,即世界历史的轴心应该是经验主义的,具有事实意义的;对所有人都有效;是人类的形成过程中最具压倒性的丰富性;对所有人来说都是一个历史的自我理解的框架等等。第四个是文化经济、社会和政治基础方面,腊碧士教授引用了阿纳托利·哈扎诺夫(Anatoly Khazanov)(1984)、托马斯· 巴菲尔德(Thomas Barfield)(1989) 和克里斯· 汉恩(Chris Hann)(2016)等学者对“欧亚大陆”的理解,以及克里斯·汉恩(Chris Hann)(2016)对“工业化”( Industrialization)的理解,和卡尔·波兰尼(Karl Polanyi)(1944) 对“大变革”(The Great Transformation)的理解。第五个是方式方法方面,腊碧士教授提出“欧亚知识转移”主要不是以社会理论为导向,而是以历史经验为导向。此外腊碧士教授还提到了“纠缠的历史”(Entangled History),即“史学的阴阳方法”(Ying-Yang-Method)。纠缠史学是历史学的一个历史视角和概念,以跨文化视角为主要出发点,以社会的互联性为中心。其基本假设是,无论是国家、帝国还是文明都不能成为历史编纂的唯一和详尽的单位和范畴。作为实体,它们本身是通过相互作用和全球流通的过程形成的,
在这个过程中,它们彼此关联。
      最后,腊碧士教授向同学们讲述了“欧亚大陆的现时现在”(What is Eur-Asia: Here and Now),做出了以下三个方面的结论:1. 亚洲这块陆地包括欧洲、亚洲和非洲北部这些范围;亚洲从古政治晚期开始发展,在植物、动物和人类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亚洲有相当丰富的物质和精神文化基础。从这些共同的基础出发,在经济、社会、政治文化方面出现了一种既相似又不同的发展。2. 尽管欧亚大陆从那时起就有了人员、知识、世界观和商品的交流,但不同文化的特征至今仍被保留下来,而且可以立即辨认出来。在全球化背景下,这一点尤为重要:全球知识、技术、技能、产品和服务的交流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各地区的民族文化? 这背后是一种期望,也是一种任务,即在全球和欧亚大陆上,保护不同文化的“差异性”,并在一种互惠互利的文化多样性的意义上加以利用。3.“ 欧亚知识转移”这个主题的“欧亚大陆”是什么意思? 在欧亚大陆,知识交流最晚出现在新石器时代开始以来,可能更早,因此远远早于写作时代;这种交流包括商品、产品、技能和动物。知识的运输本应类似于货物的运输:通过货物贸易以及技术移民,新知识得以传播,新技能得以吸收。
       最后,同学们针对腊碧士教授的讲座内容积极提问,现场气氛热烈,腊碧士教授以幽默风趣的方式,旁征博引,回答了同学们的问题,获得了同学们的一致掌声,本次讲座圆满结束。

通讯地址:北京西三环北路2号304am永利集团/全球史研究院

邮箱:gh@bfsu.edu.cn  邮编:100089 Supported by BFSU ITC

Copyright 304am永利集团·(中国)有限公司官网 版权所有